行路千里顶风作案
跌跌撞撞折臂归巢
行路千里顶风作案
跌跌撞撞折臂归巢
2021年11月在疫情眼瞅着要消停下去的当口,我家准备恢复惯例的圣诞新年出行大团圆计划。 原本是这样安排的:俩孩子圣诞节前先去犹他州跟朋友们滑雪一周,然后大家分别前往渥太华我哥家中,三代人九口在那里圣诞聚会。之后我家再开车从渥太华到Vermont的滑雪场,与萍子一家六口相聚,一起滑雪并过新年。
12/22日我和老公从亚特兰大国际机场出发。吸取朋友两天前提前两小时到机场因为排队太长还没赶上航班的教训,我们提前两个半小时到,顺利登机。
11月买的机票死贵,完全是疫情后的报复性收费。一张亚特兰大飞渥太华单程机票$540, 几天后再一看$1000多了, 如同买了股票见涨,心生得意。不过临走前突然Omicron疫情大发,很多人估计取消了出行计划,我无意中发现同一张机票又变成了$237, 愤愤不平! 不过俺也没偷懒,居然在网上点击‘modify’,然后重新选一模一样行程的票,系统就自动取消前一个,订上新的,然后给了我每张$300的还款。得来全不费功夫,喜出望外!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可以这样‘改票’。
亚特兰大机场国际航站楼早晨7点, 人少队短
Omicron变种带来的疫情在12月中期突然恶化。加拿大安省从我11月底买票时的鼓励节日旅游花钱(据说花到$1000返还$400)转为要大家取消不必要的出行计划。
可是我们的相聚先是9口人分5路,然后是11口人分6路,从四面八方先后前往,庞大计划虽说并不属于必要出行,可也不是说变就变的。于是顶风作案。我跟群里警告我的同学说,就当是为恢复经济做贡献了,如果牺牲也算个工伤,追认个烈士吧。
堂堂加国首都渥太华,从亚特兰大竟没有直飞。要么飞到蒙特利尔,再开车两小时;要么就到多伦多转机。一个月前我86岁的老妈只身一人先飞去我哥那里,所以选择了前者。而我们选择了后者。
或许是疫情的突然恶化,多伦多的机场完全没有被警告的那样乌央乌央的人,挺清静。入境者尽管有疫苗卡和72小时的核酸阴性报告,依然要被抽查检测,比例至少50%。老公被抽上了,做了一系列登记, 但是查完就走。据说如果阳性才会被追踪,否则就没事了。
做完检测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很放松地美餐一顿,然后登上去渥太华的班机,一切看似顺利。
多伦多机场疫情抽查检验处
多伦多机场休息室来一罐加拿大啤酒
儿子女儿在犹他滑雪后计划从盐湖城飞到渥太华团聚。加国入境要求72小时的核酸检测,他俩周一做的检测,但是周三晚登机时结果仍然未到。人家死活不让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只好另买张票飞回纽约家中。
到达纽约后,迟来的检测结果才从手机蹦出来,女儿为阴性,儿子居然为阳性(女属阴男属阳,天经地义不是?又是一例传男不传女佐证。前面报道见 “赶上了婚礼 也赶上了新冠”)。
那时老公和我已经到了渥太华我哥家中。凌晨被儿子的电话叫醒,报告说阳性来不了了。让我第一次感觉嚷嚷了快两年的新冠这回就在身边了。
加国政策也真不白设,成功阻断了一株毒苗的潜入。撼美国易,撼加国难。当然除了保护了加国人民,也保护了我老妈和我哥一家及我们,感谢加国政府!
儿子这之前其实一直在正常上班和滑雪,如果不检测,不会知道自己阳性。直到那天晚上上飞机后才感觉闻不到味,人有些疲乏。
圣诞的平安夜他和姐姐只好隔离于纽约各自的公寓中。不过恰巧有刚到纽约的朋友萍子给送了好吃的去,他们也给自己搭个‘圣诞树’,让我们没有太多担心。
儿子拿个花花绿绿的泰诺充当礼物 放在自己的‘圣诞树‘下。 也不知道临时哪里找来的这么棵小树。
更有甚者还弄了双袜子,放进一筒维生素C冒充礼物。如此摆弄至少说明阳性的他精神头还是挺好的。
女儿的’圣诞树‘也是不知如何拼凑的,眼神不好的看着也跟真的似的。
一个多月前我老妈就到了加拿大,一心只等着外孙内孙们都来过节相聚。我嫂子也备好了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用品。结果内孙儿女回来了,外孙儿女却阻隔于纽约。
好在如今的祖母(Zoom)很给力,隔着万水千山圣诞一大早传统的家庭Secret Santa 礼物交换在云端如期进行。
儿子虽然阳性精神尚佳。电话那端声音朗朗,视频里面笑脸盈盈。这对满脑子担心难过的姥姥是莫大安慰。
圣诞礼物交换,相见在云端
一家人吃饱了锻炼,网上同步儿子也参加
【私家彩蛋:鹿鹿的礼物】滑稽的是我们玩儿的Secret Santa,儿子本来应该悄悄给他的表妹鹿鹿送礼物。因为他人未到,礼物也未到,但不能让家里年龄最小对圣诞礼物最期待的鹿鹿失望。他只好临时委托我帮他完成这个任务。
当鹿鹿找到圣诞树下她的礼物盒时,看到一个她家到处都有的她熟悉的包装纸包着的一个豆腐盒大的小包。
撕开一看果真是个豆腐盒,里面塞满了她家厨房桌上这两天乱丢着的小零嘴。她自己和所有围观的人包括在纽约通过Zoom参与的儿子和女儿都惊掉了下巴。
”What?”, 难道这是她的圣诞礼物?太奇葩了吧。
最后把一堆小破烂全掏光,豆腐盒底层还有一个扁扁的小礼包,鹿鹿肯定认为这是个礼品卡。
鹿鹿的礼物:上下层的埋伏
前两天我嫂子跟我聊天还说, 这年头平时需要的东西随时就买了,所以圣诞节买礼物变得非常难,礼品卡是最简单。
但是她说鹿鹿最不希望圣诞树下得个礼品卡,因为太没有新奇惊喜的感觉了,也说明这个Santa太懒了,不用心了解收礼人的喜好需要。
所以此时我可以看出鹿鹿勉强的笑脸之后埋藏的从惊讶, 到失望,到疑惑的表情。
继续打开那个礼品卡小夹子时,里面出来的却是一张纸,上面印着的是一个大大的QR code, 写着tracking your package。
没小心那张打印的文字里露出了儿子的名字,结果鹿鹿没费劲就猜到了谁是她的 Secret Santa。
屏幕上儿子展现出一件他给她网购的sweater的图像,鹿鹿开心地笑了,所有人都乐了。
儿子也着实表扬了我一下: “Good Job, Mom“。估计是说我包的豆腐盒掩护得不错。
埋伏在里面的QR Code
秘密Santa给鹿鹿的真正礼物 - 小笼包Sweater
人虽未到,遗憾千千, 礼物如期,笑语满堂。
全家人仰仗祖母(Zoom)聚会云端
由于Omicron的突然爆发,12月中美国和加拿大对边境往返的政策都做了即时的改变和收紧。
美国飞机入境本来是需要72小时内的阴性检测,12月中改为需要1天内的检测,不过可以接受快速检测,无需核酸。而美国境外的检测并不都像在美国国内那样方便。加国即使非核酸快速检测也要40加元,还要排队,掐准这24小时并不容易。但是既然决定要出游的人就要自己掂量好这些麻烦,承担由此而来的各种后果。不过如果从陆地入美则完全无需任何检测。
加拿大那边要严格得多。不管陆地还是飞机入境,都需要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不接受快速检测。原本加国公民出境如果在72小时内返回无需检测,也是因为Omicron,这项政策于12月21日被取消。凡是出去再回来的都要再检测,而且必须是境外的检测。
两国的入境政策一松一紧,不大对等。美国每天数以百万计的阳性病例,让他的邻居也是不得不怕,不得不防。而美国则是一副基本躺平, ‘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架势。
这些政策变化确实都直接影响到我们这次行程的安排。比如因为渥太华与Vermont滑雪地只有5小时车程,我哥本来可以开车送我们或者晚两天送我妈过来美国新年团聚;或者我们本来滑雪完后可以开车3小时回到蒙特利尔,从那里直飞回亚特兰大,等等。但疫情下收紧的规定使得这些计划难以实施,一改再改。
最后是我和老公在加拿大过完圣诞租了一辆车,从渥太华开到Vermont。因为是节假日又异地还车,非常难租到。
开车入美不用检测,我们以为边境会排起长长的大队。结果从蒙特利尔入关时,居然前面只有两辆车,花了没到5分钟就进来了。原来美国大敞着国门加国人都不来。
边防站美女警官除了看一下护照其它啥也没要,问问带了什么东西,去加国干啥去了,车子哪来的,其它并没多问就放行了,好像压根儿就没有疫情这回事。
受益于加国的防范,儿子没有上飞机来到渥太华,我们特别是老太太没有密接他的阳性。也受益于美国的宽松,阳性一个多星期后的儿子仍然从纽约来到Vermont跟我们一起过了新年。
大敞着国门没人来
Vermont 欢迎你
儿子中彩完全不知道是来自哪个环节。跟他去犹他滑雪同吃同住的10个人都是阴性。和他一直密接的女儿也是阴性。可见这个Omicron变种也是无孔不入难以捉摸。
得知他阳性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圣诞到新年的8天里我们和萍子一家约好的在Vermont的Stowe一同滑雪并跨年的计划还能不能继续。
这个大群里7个年轻人,4个近60岁的‘老’人,还有一个我老妈86岁。小一半的高危人群。
自疫情以来我们一直小心防范,不乱跑,戴口罩,打疫苗,直到几个月前参加婚礼,虽然群中小年轻也遭遇了阳性,但不算太厉害,幸运恢复过关。我们作为密接人员,则是有惊无险。
眼见着疫情接近尾声,没想到计划的节日出游碰上Omicron突然来袭,很有让一众老同志晚节难保的架势。
按常理大家取消行程老实在家呆着最稳妥。准备开车去的只要不打火上路啥损失没有。买飞机票的航空公司都允许免费改票也没啥损失。
唯一就是租好的AirBnB大房子一分钱不给退,而且那个房价是相当地贵,白扔了实在是心痛。
更重要的是这一群小年轻们不管阴性阳性的都还想滑雪,想扎堆过年。估计也是买了Epic的滑雪年票,似乎不天天泡在雪场就亏了。
去Stowe滑雪租的AirBnB大房子
萍子讲话,经历了上次婚礼的阳性和密接,大家也胆肥了。最后反正没人同意取消行程,只是把86岁的老妈留在加拿大我哥家里,其余人除了阳性的儿子都按照原计划前往Stowe滑雪地。
儿子其实也没死心。他属轻症,自称比感冒要轻。主要是没有味觉。自己做了一锅最爱吃的腔骨萝卜汤,吃肉喝汤却没有一丝味道,只能凭着回忆来想象那个美味。
彼时CDC的指南是阳性之后5天,只要连续两次测试阴性,就可以恢复正常上班和出门。儿子买了快速自测盒,每天在家测。头一次阳性,后来就开始阴性。连测了几次阴性后他觉得自己由阳转阴,不再是毒苗了。
萍子家的儿媳在医院工作,不能请8天的假和我们一起玩儿,所以原计划就是比我们晚4天从纽约开车过来。这样儿子正好12月30号搭了他们的车一起来,可谓天无绝人之路。
赶来雪场本来还可以滑三天,第三天(1月2日)滑完雪乘晚班的飞机回纽约。结果下雪天,航班被取消。只好临时改坐白天的火车回纽约,又耽误了一天的滑雪。早知如此,这份折腾还值不值啊?
细心的萍子女儿特意多买了好几个测试盒,我们也带了事先买的几盒,感觉11个人在同一个屋子里,每天又在外面乱跑,还有个刚刚阳转阴的毒苗,再有几个中招是大概率事件。所幸的是直到1月3日离开时,一个测试盒也没打开。一屋子人侥幸没事。
时下朋友圈里阳性的消息已经此起彼伏,不再是新闻。最流传的说法是”如果你现在没有朋友阳性只能说明你没有朋友“。大家好歹感觉自己还是朋友很多的。
12月30日晚11个人聚齐在Stowe
上场父女兵
多彩的滑雪妆容
我们这些老字号其实并不痴迷滑雪,即使曾经会滑一点,也怕摔跤。跟着孩子们来纯粹是念着难得的相聚机会,虽说是“我带着你,你带着钱”那种 ,也跟得屁颠屁颠的。
为了不辜负这冰天雪地,孩子们专门安排了一天Cross Country的滑雪,让不真正滑雪的家长们也有机会参加。其实不管年轻年老,这个项目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经历。甚至还有没听说过的。萍子问:“啥是Cross Country? 你们去吧,我不去了,我没带着护照”。说得无比认真可爱的模样,把大伙都逗笑了。编的笑话都没这么逗乐。
Cross Country 对初学者也并不容易,该摔照摔,摔了爬不起来。但是毕竟没大坡,速度慢,容易掌控,没啥危险,比较适合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更何况据说这是冬天里燃烧卡路里的最佳运动,让我们求之不得。
我们一起连滚带爬玩儿了大半天,着实不亦乐乎。一段狼狈的录像录回来,萍子看十遍,咯咯地乐十遍,太值得了。
如同疫情前的2019年冬天我们一起开雪摩托游览黄石公园冬景一样,孩子们在认真的滑雪之余安排的这些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生里的唯一。
2019年圣诞开雪摩托游览黄石公园
Cross Country老壮皆宜
没带护照,也Cross Country了
玩的不舍收兵
在Stowe庞大的滑雪场中心地带还有一个不算大的溜冰场,不滑雪的时候也可以在那里溜冰。我跟萍子做饭遛狗之余跑去玩儿。也是多少年没上冰,两脚生硬浑身紧张,过一会儿找到点感觉才好一些。
我俩互相照相录像,看见萍子在给我拍照,我试图摆出最潇洒姿势,结果一不留神,仰面朝天摔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屁墩。一套动作完美地被萍收录在手机中。
小冰场上秀潇洒
屁墩摔得结结实实
多少年都没摔这么狠了,好在是肉多缓冲区丰厚,而且骨质还没完全疏松,除了摔得干疼干疼的,全身并没散掉,居然一骨碌爬了起来。没摔瘫,只是屁股肯定两半了, 不过还可以接着滑。$20租一天的冰鞋,我们玩儿了也就才一个钟头, 没够本呢,怎么也得忍着疼再出溜出溜。
居然这时候滑雪场那边老公捂着不会动的右肩膀走过来,说是摔了个大跟头,很惨但似乎还没残,只是不能滑了。
’Over Easy' ?看对谁来说了
惨极,还好没残疾
老公过去这一年天天锻炼,举重,深蹲,俯卧撑,练下去10来磅肥肉,练出来几厘米的胸大肌,不无得意地说这个冬天可以和小孩们一起滑雪了。确实过去几年的冬天去欧洲或者美国中部滑雪时,小孩们滑五六天,他滑了一两天就腰酸腿痛地歇菜了。今年他足足跟着滑到第五天,竟然一点没觉着累。后来也离开绿道,一直在蓝道滑。
但是今年天暖雪况不佳,雪硬容易摔,摔了还特疼。据孩子们说肖叔叔摔了很多跤,不过他勇敢无比。终于到今天栽了个大的,肩膀先着地。虽然是自己爬起来溜下山,不是被抬下来的,但是疼得不能再滑了。
几天后回到家照个X光片, 是锁骨头骨裂,还好不用手术或石膏,医生说小心养着6-8周就会长好。
滑雪滑冰这种运动在我看就是一个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循环往复,以至摔到爬不起的过程。对于我们这些老字号来说,如果一直滑下去,摔到折胳膊断腿不是100%也是95%的概率,只是早晚的问题。所幸的是我们这次摔的都还算是轻的。
夕阳无限好
那年跟儿子去世界童子军大会露营三星期当志愿者,我们在炊事班服务,一日三餐备饭擦桌扫地。看着天上地下水里疯玩回来的‘军人们’在餐厅里开心地吃,开心地聊,然后夸赞伙食好,餐厅服务周到,我们感觉也很甜蜜。
当时就想着,要是一辈子就干这活,不累心,不累脑,不紧张,也不费大力,但是不停地走来走去,擦这擦那,这是一份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养老的工作,至少比成天坐在电脑前面费脑筋强。
在这里跟孩子们一起度假又找到了这种感觉。
两对家长除了我老公跟着孩子们去滑雪。其他三人就慵懒舒适地在大房子里赏雪景,看小狗,侃人生,上上班。
萍子的一大嗜好是做饭,乐于成天围着厨房做出各种好吃的。平日里空巢她做饭没人吃,就拿到公司,使得几位上班的都不用带饭,感觉像Google,Facebook每天给员工提供免费餐的待遇。
我其实对做饭不爱花心思,但是如果有大厨在,我打下手是不介意的。所以我俩搭档炊事班非常愉快。
不去滑雪的看家人
从来都是那么怕狗的我,居然...
俺来看看啥好吃的,闻着这么香?
人面萝花相映红
这群孩子为了不耽误每一分钟的滑雪,早晨都是恨不能雪场一开就去。所以萍子就一大早不到7点爬起来给他们备早餐。早晨吃得饱饱的,中午饭都省了。滑到天黑回来,香喷喷的一桌子饭又都摆上了。不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找餐馆,也避免了疫情期间在人堆里挤来挤去。
萍子的菜谱里有牛肉面,生煎包,肉夹馍,烧卖,肉饼,馄饨,土豆丝卷饼,饺子,火锅,花样繁多,每一项还都能scalable, 来多少狼孩虎仔都能热乎乎地喂饱。
滑雪人的幸福指数爆棚,炊事班长最为快乐,炊事班副当然也颇有成就感。
萍大厨美食的冰山一角
火锅时的扯面表演堪比‘海底捞’
Vermont冬天除了滑雪似乎没有更多可玩的地方。本来还指望去见见当地的朋友,疫情下也不便打扰,只能在微信里不停地骚扰人家询问当地从加国入关,疫苗检测,中国超市等信息,并被推荐了一些可去之处。
其中一个特色之地是由“音乐之声”这个经典故事原型的von Trapp家庭经营的Trapp Family Lodge。1940年代这个家庭逃离纳粹控制下的奥地利,之后定居美国正是在Vermont的这个Stowe小镇 。他们在这里买下土地,经营着这个家庭旅馆至今。
我们预定在这里吃一顿新年大餐。餐厅里座无虚席,席间有钢琴家在演奏。邻桌的客人不禁唱起了《音乐之声》里的Do-Re-Mi, 很快得到我们的应和。点菜时我们这桌还专门要了My Favorite Thing 那首歌里面唱的Schnitzel(炸猪排)。
《音乐之声》中耳熟能详的歌
歌词中的Schnitzel变成我们的盘中餐
飘着音乐之声的餐厅
Trapp Family Lodge 外景
酒店墙上的《音乐之声》故事原型
晚宴餐桌上酒足饭饱之后,儿子给我们一桌人出了一道烧脑题。当桌的年轻人有的立即想出了答案,有的稍费周折也想出来了。只有我们两对家长面面相觑,不得其解,感觉脑子生锈了一般。
儿女们开始冷言冷语地激将。”你们四个可是号称清华大学的,中国最强大脑,必须想出来啊“。借机我们又跟那些不知这话所云的洋孩子in-law们回顾了一番曾经的高考经历,炫耀了一下当年的考场之勇。年轻人饶有兴趣地听着我们的人生故事,忘了逼我们想答案。
可是当年越是光鲜,现在交不出答卷,不是越发给咱大清甚至给中国的高考砸牌子吗?终于在酒桌散去,回旅馆开车的路上,我们四人之一也找到了答案,总算给大清挣回点面子。
各位读者,若有兴趣请在【结尾彩蛋】里查看此题。
在《音乐之声》故事原型von Trapp家庭的酒店餐厅里庆新年
晚上老少一起玩‘抓希特勒’游戏
孩子们平常和他们的伙伴一起玩,每到圣诞新年之际,他们招呼我们,跨代相聚,跨境乱跑,跨年同庆,这成为他们工作后每年的惯例。去年的相聚被疫情阻断,所以今年更令人期待。
如果当初知道Omicron变种又掀波澜,让出入境更加麻烦,我们肯定就不会计划去加拿大圣诞聚会;如果当初知道Omicron变种让打过疫苗的人们都这么大概率地中招,我们肯定也不会决定去Vermont滑雪过年。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特别是在上路以后,依然不时地面临着是继续前行还是取消计划的选择。最终是硬着头皮往前淌,每一次都在不知明天会怎样,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中走一步算一步。
选择顶风作案,我们一群人有人中招却没有殃及全体,滑雪溜冰跌跌撞撞但没有严重伤残,跟孩子们聚在了一起,白天一起玩雪,晚上一起游戏,新年互换礼物,跨年举杯庆祝,最终都平平安安回到家里。对此该深怀庆幸和感恩之心。
选择保守行动,比如没有让我老妈来到Vermont与外孙儿女相聚跨年,留下几许遗憾,但是谁又能掐算得事事完美呢?
其实想想一生里总是每每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突然的变化,只能掂量了风险做出选择。幸运时可能是平安如愿成功欢喜,而不幸时悲剧也就发生在其中。我们的节日出行不过是又增加了一次如此的人生体验而已。
“莫愁前路未知几,天下吉时不绝君“。
【结尾彩蛋,你也来想想吧】儿子给我们的烧脑题是这样的: 两个犯人分别进入两个独立的房间掷一枚硬币,他们俩至少要有一个人猜对另一个人所掷硬币的正反面(自己所掷的结果自己可以看到),否则两个人都会被处死。请问他们俩在进去之前该制定怎样的猜测方案来保证不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