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文章是其著名“冰点周刊”栏目的不到30岁的年轻记者,到美国不到两年。我们只在餐馆见过一面,而且都是大半年前的事了。但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作者对美国能有这样的敏锐观察认识和理解实在是难能可贵。我们许多华人在美国"踉踉跄跄”住了二十年都不知道美国是怎么回事儿。当然她在美国还在“踉踉跄跄“,见到的人有限且时间短,对一些事物的描述会有偏差,包括描述我们的部分。
转作者:“这篇能发出来很不容易,随着中美关系反反复复好几个月。我几乎都以为没希望发表了”。
可以想象,编辑后发表的版本和初稿肯定有不小的改动。这篇文章是面向国内读者的,在今天的网络社会,能写一篇让太平洋两岸华人都能接受满意喜欢的文章几乎没有可能。文章被北美媒体《文学城》盗版转发后头12小时达到6万多人次的阅读率。
希望作者继续努力耕耘,做太平洋两岸沟通的友好使者。
文章原文:《冰点 | 我在美国踉踉跄跄的日子》
肖宇
2018.8.23
美国亚特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