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写在唐稚松院士逝世十周年
原稿2018年7月修订2025年9月于美国亚特兰大
今年是我研究生导师中科院软件所唐稚松院士(1925.8.7-2008.7.21)逝世10周年。其实我是清华大学录取和授予学位的研究生,被我清华的导师林行良教授送给唐老师代培。我从1986初到1989年底跟随唐老师在他的XYZ研究组学习和工作。
最近讲述清华和西南联大的电影《无问西东》在它特定的观众群里异常火爆。这是我一生少有的看到流泪的电影。唐老师就是当年考上了西南联大并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本科和数理逻辑研究生。唐老师除了在计算机软件理论和工程领域的造诣之外,还著有诗集一册。他英文功底好,演讲出色,凸显当年清华大学强调通识教育的成果。
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破冰访华带了当时美国几位著名计算机科学家,与唐老师在内的中国科学家交流。美国科学家回去后在美国报纸上高度评价了当时中国软件理论研究的进展,就是专门提到了唐老师的名字和他的研究项目。
8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唐老师多次出国访问研究讲学。我1989年陪他到日本软件工程年会做大会主题演讲和展览演示。他主持的软件所XYZ课题组无疑是对外交流的前沿,好几位海外学成归国的博士在我们组里工作。
组里当年有最先进的Sun工作站,我们都使用X Window编程.我们可以用UUCP通过日本香港两个互联网接口自由收发国际电子邮件,八十年代的清华北大都做不到。唐老师请来了许多世界名校顶级计算机科学家来访,我们聆听他们的学术报告,跟他们面对面求教和讨论最前沿的学术问题。
八十年代中关村涉外宾馆没有几个,唐老师喜欢清华“甲所”招待所的居住环境,我经常跑腿帮助联系接待外宾科学家,安排讲座和观光。记得当年我还带着后来当过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系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的Jeannette Wing华裔女教授到清华地下食堂跳舞。这是很酷的一件事,Wing 教授当年刚刚30岁。
作为一名导师,唐老师真的把我们带到了计算机学科的最前沿,教导我们瞄准世界最新课题。
唐老师工作勤奋,几乎每天熬夜。我们许多学生都继承了他勤奋的特点。我每次到办公室,二师兄林惠民都早我们之前第一个坐在那里,并坚持每天晚间在办公室工作。林师兄后来能成为中科院院士是跟他的勤奋分不开的。
唐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即便我们大师兄冯玉琳教授当了软件所所长,他作为当年软件所唯一的院士还拖着不好的身体住在12层高楼.高楼虽然有两部电梯,但是每天轮流开一部.轮到远处那步电梯开,他下了电梯,还需要爬一层楼梯,走过长长的很多时候漆黑的过道,再下一层楼才能到家。我在那栋楼吃过师母亲手做的饭。有一次我回国看望他和师母,想给院里写封信,帮他换一个楼层,他坚决制止了我,不让我给刚刚上任所长的大师兄找麻烦,让大师兄专心管理全所的工作。后来国家富裕了,唐老师也第一批搬进了院士楼。
唐老师在教育和研究上一直坚持开明开放的态度。他自己的课题虽然繁重需要研究人员,但仍然全力鼓励学生出国学习深造。我们当年的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今天也有师兄弟担任美国顶尖名校的教授。这些都体现了他人才培养的远见卓识。
唐老师关爱学生可以体现在一件小事上。那年的六月三日,他一大早就急步小跑到了办公室,逐一告诉我们呆在所里不要出门。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凝重和疑惑,看到他对国家对学生的担忧。
跟唐老师多年,我懂得了什么叫良师益友。我们除了谈论学术,更谈论了许多学术之外的人生,国家的发展,包括当年院士选拔制度。今年科学院征集唐老师回忆文章,我在此写个纪念短文和大师兄的纪念文章共同刊登在软件所官网,帮助大家了解唐老师的学术成就和精彩人生。
肖宇
2018年7月于美国亚特兰大
2025年九月简单修订并发表在唐志松百年诞辰研讨会文集
1986-1989 XYZ组合影
1986-1989 XYZ组合影
1988 XYZ组和哥大Wing教授合影
1986-1989 黎同学合影
2025-9-28会议现场, 线上线下120人参会, 发言的包括几名中科院院士和学生
2025年纪念会议文集
2025年纪念会议文集
有关的网站讲话和文章: